曾衡林
2月21日,湖南图书馆在东塘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举行“藏书于民”新设点揭牌仪式。“藏书于民”旨在解决馆藏资源日益突出的“藏与用”矛盾,实现储备图书的再流通再利用。
作为公共图书馆,一方面根据购书计划几乎每年都要添置新书,可另一方面,自身馆藏空间毕竟有限。如何妥善处置下架图书?对此,有的图书馆再建专门的藏书库,有的则是租借库房存放旧书。如此,既增加自身日常运营上的经济负担,又未免带来 “藏与用” 的矛盾与难题。
近年来,湖南图书馆另辟蹊径,谋划 “藏书于民” 项目,将年代稍久已调整至储备书库,但外观完好且具有阅读价值的图书向符合条件的社会机构开放,面向民众提供阅览服务 ,实现储备图书的再利用。数据显示,当前,湖南图书馆与企事业单位、机关、社区、学校等合作,已建立藏书点 36 家,累计调拨图书 13 万余册,服务人数近 34 万。“藏书于民” 活动的开展,既有效缓解了图书馆的藏书压力,也借此丰富了乡村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的藏书量,从而较好实现了阅读阵地的延伸,使更多人因之获益。
目前大抵来看,全国有不少图书馆与湖南图书馆当初一样,面临着馆藏资源的增加与有限的馆舍空间之间的矛盾,面临着馆藏资源的闲置与社会公众不断增长的阅读需求之间的矛盾。因地制宜 “藏书于民” 之举不妨一试。
事实上,湖南图书馆不只 “藏书于民”,还根据需要适时配套完善相关设施,积极跟进相应服务。比如,在保障纸质文献阅读需求的基础上,为藏书点配备数字资源阅读机,并提供基于移动端的免费数字阅读服务。再比如,在各藏书点组织开展信息素养、资源推广、阅读分享等多元化服务,渐进式打造集学习交流、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等于一体的新型文化阅读空间,等等,从而让文化阅读服务不仅有亮度,而且有温度、有力度。
众所周知,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是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补齐文化发展短板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但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就推进全民阅读来说,让更多人由 “想” 读书到 “享” 读书,也还面临一定掣肘,这种情况下,各地图书馆应该想方设法、主动作为。如果图书馆在主动作为过程中,既能以创新方式更好地满足大众阅读诉求,同时又能借机化解自身经营当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实现一举多得,无疑善莫大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湖南图书馆携手当地各方力量,有意识推动 “藏书于民”,近距离提供贴心服务,某种程度上讲,正是落实三中全会精神的生动实践。
“藏书于民” 就是藏智于民,也必将推进藏富于民。希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自觉对标政策要求,立足自身职能与社会之需,善作善为,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以高质量文化供给不断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济南一餐厅员工后厨上厕所?涉事店家:在洗土豆,已报警今日
- 绵阳市盐亭县嫘祖镇中心小学召开六年级质量提升工作会今日头
- 衡南县三塘星火小学:以哪吒精神赋能开学
- 深夜,泉州一道观功德箱被人搬走!警方回应:4人已被捕今日
- 李锦泉、李晓坚、李辉聪三人合力,成功救起溺水游客今日头
- 春菜抢鲜上市,菜市场满是春天的味道
- DeepSeek重新开放API充值并调价,此前因资源紧张一度停止今
- 2024年环县首创了一批示范推广的环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