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杨怡琴
通讯员 唐薇
【编者按】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湖北省、市、县三级党委社会工作部自去年组建以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和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精神,创新治理方式,夯实基层基础,有效推动全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落地。
2025年1月起,极目新闻联合湖北省委社会工作部,推出系列报道《基层治理看湖北》,深入采访全省各市州的基层治理探索,挖掘治理故事以及时代价值。今天我们走进系列报道第四站:荆州。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诗仙李白的诗句中提到的“千里江陵城”就是湖北荆州。在历史悠久的荆州古城,青砖黛瓦间不仅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更孕育着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新气象。近年来,荆州市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探索基层治理的新方法、新路径,使这座古城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方联动,点亮社区治理“和谐之光”
2024年,荆州市一手抓顶层设计、一手抓基层实践,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把党建触角延伸到村组、楼栋,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全覆盖建立市县两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党委书记担任总召集人;全方位建强党的基层组织体系,以小区党支部为“主心骨”、业委会为“当家人”、物业公司为“大管家”、社区为“后援团”,实行小区治理“三方联动”模式,是荆州市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傍晚时分,荆州市沙市区朝阳街道东苑社区沙市花园小区里一盏盏路灯渐次亮起,照亮了孩子们在小区里嬉闹玩耍的欢乐身影,而在小区的公共活动室,居民们三三两两各自找乐子:或打乒乓球,或看书,或唱歌……
“以前这个活动室是个堆杂物的地方,小区里到了晚上连路灯都不亮,管理混乱,环境也差,还总有股臭烘烘的味道,说句心里话当时真后悔买了这个小区。”回想小区之前的状况,正在活动室看书的居民王先生频频摇头。

沙市花园小区建成至今有十余年,由于业主委员会不作为,物业公司管理混乱,监管存在盲区,居民与业委会、物业公司矛盾重重,小区脏乱差现象严重。
为了破解沙市花园小区的治理难题,东苑社区党委开展“党员敲门”“家园卫士”等行动,围绕小区管理、服务等方面问题实地走访小区居民,多次召开居民议事会,收集居民意见和建议,制定改造方案,引导广大居民群众参与小区改造建设中来。
同时,东苑社区党委协助小区对业委会进行重新改选,探索成立小区业主监督委员会,从小区居民、党员、行业代表中“找准”业委会、监委会候选人,吸纳人大代表、退休干警、行业骨干等一批优秀居民代表进入业委会、监委会。

沙市花园小区居民万勇就是这批优秀居民的代表,谈到为什么会愿意担起业委会主任这个重担,万勇真诚地说:“我是一名退伍军人,经过军队的锻炼和洗礼,我深知责任和担当的重要性。能得到小区居民们的信任,我感到非常荣幸,也深知这份信任背后承载着巨大的责任。把小区搞好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一项工作,更是为了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和谐。”
业委会更换后,东苑社区党委为推动物业企业做好服务,在不更换原有物业企业前提下,将物业公司纳入社区党组织的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自觉接受监委会全程监督,确保小区事务公开透明。同时,物业公司积极配合社区和业委会对小区事务进行提议,将一部分小区停车费、电梯广告等公共收益盈余投入小区建设与业主服务,合力推进解决小区环境改造、公共设施改善等重大事项,实现了小区面貌大改观,物业费收缴率从过去不到50%,提升到今年的90%以上。
在社区党委的带领下,沙市花园小区创新探索了以党组织为“主心骨”,业委会、监委会带动群众自我管理,整合社区网格员、下沉党员、志愿者、物业管家、社区民警“五方”治理力量,引导群众共同参与的“125”治理模式。

东苑社区党委书记蒋海星告诉记者:“自探索实践‘125’治理模式以来,困扰沙市花园小区多年的安保、卫生、绿化、维修、亮化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小区充电桩、幼儿园、篮球场、湖心议事亭、休闲娱乐室等一批民生实事也纷纷落地。”

现在沙市花园小区已经从“无人管”到“有人管”,从“怨声载道”到“鸟语花香”,从“问题小区”变成了“幸福花园”。
沙市花园治理成功,只是荆州市社区治理成效显著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市积极推行三方联动治理模式,有效汇聚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居民等多方力量,协同解决治理难题。不仅显著提升了社区治理的效能与水平,更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为社区治理现代化树立了典范。
“储备库”里备人才 ,为社区队伍蓄力
2024年荆州市坚持党建引领、系统施策,着力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持续在选优配强、健全体系、减负赋能上下功夫,锻造了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管理规范、群众满意的社会化、职业化、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为社区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你知道吗?我其实是从‘储备库’里捞出来的社区工作者。”荆州区郢城镇凤鸣社区工作者杨迎迎,一脸笑意地分享起她的经历,“那时候,我的考试成绩就差那么一点点,感觉社区工作的大门已经对我关闭了。没想到最后我能作为后备人员被选上了,得知这一消息,我真的是又惊又喜。”

近年来,荆州区加强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力度,按照区级统招、街镇统管、社区使用的原则,破解社区工作者力量不足的问题。为确保专职社区工作者随缺随补、应配尽配,除每年按计划公开招聘录取社区工作者外,针对未录取人员,按招聘岗位1:1比例纳入社区工作者储备库,从储备库中补录“后备人员”,有效解决基层工作力量临时空缺问题。
除了做好人才储备,荆州区还先后制定《荆州区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方案》《荆州区城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和健全了社区工作者的各项制度。并拓宽招聘渠道,吸引高校毕业生等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社区工作队伍,将年轻的活力与创新思维引进基层一线。采访中,去年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向雯莉开心地告诉记者:“我是荆州本地人,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家门口的工作,我很满意。虽然我入职时间很短,经验也不足,但是社区的工作氛围很温暖,社区书记和同事们都很耐心地教我,我相信自己能快速成长,也能像他们一样很好地为辖区居民服务。”

人才招进来,更要培养好。近年来,沙市区积极推行社区“两委”干部学历提升行动,细致排查并梳理当前干部队伍的学历构成,鼓励并支持115名社区“两委”成员参与继续教育课程,以提升整体学历水平。同时,沙市区制定了“名师工作室”管理制度,特别推出了“杜妈课堂”,采取分批遴选后备人才跟岗学习的方式,由名师亲自传授工作法,至今已成功培养出11名优秀的社区党组织书记,为社区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与活力。
在采访中,朝阳街办杨林堤路社区党委书记陈红艳感慨地说:“我就是‘杜妈课堂’的受益者,在跟岗学习期间,老书记杜芝凤手把手地将丰富的工作经验无私地分享给了我们。学习结束后,每当我遇到棘手的问题,也会第一时间向她求教,她总是耐心细致地为我答疑解惑。同时,我也将自己所学以及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的团队成员,带领大家一起成长。”
负担减下去,自治强起来
2024年荆州市围绕破解基层治理中的“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组建专班分批次深入各乡镇(街道),与县乡村组干部座谈,针对涉及基层高频民生兜底事务重点征求意见,着力破难点、通堵点。制定关于规范村级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指导性文件,健全《荆州市村级组织履职事项清单指导目录》,建立村级事项准入退出机制和监管制度,从源头上防止基层任务“超纲”。市县两级同向发力,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让基层干部能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服务群众。
“基层减负确实把我们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了,让我们有精力有时间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江陵县资市镇平渊村党支部书记葛峰谈到减负问题一脸轻松。
据葛峰介绍,以往职责不明确,村民在办理各类证件或者申请某些服务时,常要求村里为其开具一些无法提供的证明,这不仅耗费村干部大量时间解释,还导致村民误解他们是在推诿不作为。
为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让村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抓落实、干实事、出实绩上。江陵县紧盯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累点、痛点、堵点深度调研了解情况,广泛走访村社区,与干部群众开展座谈,归纳总结“会议多、证明事项开具多、报表反复”等反映突出的问题。并结合荆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办事指南和地方实际,制定《关于明确村级工作事务和证明事项的通知》,明确规定村级主责事项18项、协助事项29项、负面事项17项。并在全县设置7个监测点,畅通基层干部反馈渠道,工作的事务清晰了,村干部也就有更多精力扎实投入产业发展工作中。

葛峰告诉记者,减负后,村干部把时间和精力都腾出来,到田间地头去发展产业和服务群众。村里积极发展稻虾连作、水产养殖,同时引进生猪养殖基地,目前,已形成以虾稻、生猪、特色水产养殖为主的三大特色产业集群,实实在在地做到了为群众增收。2024年,平渊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就由42.57万元增至101.63万元,让群众切切实实得到了效益。
“过去,哪怕表格做得再好,老百姓也看不到。但现在村干部每天都跟群众打交道,群众有困难,我们能及时发现并及时解决。有了好的致富路子,大家一起商量,群众参与进来,通过入股分红,收入也增加了。减负政策减去的是负担,但我们的工作态度、动力和责任感绝对不会减。”江陵县委社会工作部负责人说,“我们厘清了权责,基层治理的效果更好了。未来,减负工作我们还会持续推进,让基层干部们能轻装上阵,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村干部在带领群众致富的同时,更应该积极发动群众参与自治。
在洪湖市黄家口镇南套村,村“两委”及党员干部发挥引领作用,积极发动群众参与自治。在这里,一种乐于奉献、善于担当、勇于吃苦的“南套精神”蔚然成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理念已深入人心。

南套村党支部书记王仲平表示:“我一直秉持着‘用身影而不是声音影响人’的宗旨。我总相信,只要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走在前头,就一定能感染并带动大家参与。”
南套村党员志愿服务队队长刘忠林就是党员里的表率,他虽已82岁高龄,但仍以一名老党员的身份,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坚持十年如一日,带领服务队每周两次清扫全村道路。

在村干部和党员志愿组织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自发参与环境美化行动中来,使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此外,南套村还积极推行“一事一议”制度,让村民直接参与村务管理,这不仅增强了大家的责任感和归属感,还使决策更加民主化。无论是环境整治还是公益事业,村民们都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公共事务的参与度不断提高,形成了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村民们通过实践学会了解决日常问题的方法,遇到困难时能够自助或互帮互助,自我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减少了对外界依赖。
精心治理基层,如同细心绣花,一针一线皆关乎民生福祉。近年来,荆州市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务实行动,不断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从社区管理到乡村治理,从矛盾调解到提质增效,形成了共建共治的良好格局。这些努力不仅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为荆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荆州将继续深化基层治理改革,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ExcavatorManufacturerOperatesatFullCapacitytoFulfil
- 电视剧《猎狼刀》在甘肃卫视、宁夏卫视首轮上星开播
- 西安多个地铁站拟更名
- 一看书就犯困?真不怪你!这可能是大脑发出的警告信号今日头
- 奶奶突发脑梗倒地4岁孙女呼救喊来救援队
- 真的不要久坐了,这个位置会凹陷!2个方式改善→(附图解)
- 这种豆角全身都能吃,种子被誉为维生素E之王,错过真的可惜
- 老人突发疾病倒地医警双向奔赴抢出黄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