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曹磊
通讯员 叶琳 黄恒
当湖北武汉迎来20摄氏度以上的好天气,这座以淡水农产品闻名全国的城市,也进入了大规模鱼苗育种前最关键的准备时期。国网武汉供电公司服务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育苗车间,对设施农业稳定运转所需的电力线路与设备开展全面检查,全力护航“水上春耕”。

产学研一体化渔业基地开启“水上春耕”
上午10时许,记者随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来到长江新区六指街道的五七东方水产养殖场鱼苗孵化基地。只见天边的太阳将金灿灿的阳光洒向水面,阵阵微波之间满是生机勃勃的春日风光。基地技术员宋建正带着助手在基地里的多座鱼苗池之间观察,判断开启下一步育种的最佳时间。
“我们基地现在都采用了设施渔业养殖的高效模式,对电力供应的稳定性要求非常高。”看到供电服务人员上门巡查,宋建对开春以后的顺利育苗育种更有信心了:“我们在3月中上旬开始启动大规模育苗,供电师傅们提前到基地进行上门服务,可以说给我们在后面的安全生产吃了定心丸。”

记者注意到,整个基地分成了三个鱼苗繁殖区,每个养殖区里都并排林立着一个个圆柱形鱼池。“基地里总共有60个这样的鱼池,每个鱼池的体积是100立方米,能够出产5000斤到8000斤鱼品。”宋建告诉记者,基地采用的设施渔业养殖模式比过去池塘养殖的产量提高了30%以上,目前整个养殖规模达到12亿尾。2025年的鱼苗季开启后,正在建设的新型智慧鱼池也将陆续投用,预计总产量能够提升到15亿尾。
供电部门启动24小时响应机制服务春耕
养殖基地在扩容,负荷需求在增加,电力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记者在现场看到,国网武汉市长江新区供电公司武湖供电所的师傅们对基地的供电线路进行了全面巡检,重点排查了场内的老旧设备和潜在隐患,并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

“我们农场是一座智慧设施养殖的产学研一体化基地,日常需要使用一系列精密仪器和运行系统。比如恒温控制系统、水质监测系统等高科技设备都需要依靠稳定的电力供应。”宋建介绍,大规模生产启动后,所有的陆基桶、制氧机、紫外线杀菌机等设备都要不间断运行,用电负荷大幅增长,一旦电力中断,会直接影响鱼苗的生长环境和科研数据的准确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靠的电力供应就是我们的生命线。”
为确保基地电力供应万无一失,国网武汉市长江新区供电公司成立了专项保电小组,制定了详细的保电方案,并在基地大规模生产开始之前进行了多轮次巡检。
国网武汉市长江新区供电公司武湖供电所班长黄柳告诉记者,为了加强与基地的沟通协作,双方建立了24小时应急响应机制,确保能够第一时间解决电力保供问题,为鱼苗培育和科研工作提供坚实的电力保障。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开展敲门服务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 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丹江口16条入库河流水质自动监测全覆盖今
- 长泰这些路段,路边停车,开始收费!
- 宏光MINIEV家族添新人,开辟A00级四门代步车市场
- 去年前11个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开展检察听证163万余件次今日头
- 奚美娟连任上海文联主席
- 湖南省宁乡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主任喻亚军接受审查调查
- 是真的!去年奖金分红8亿元,494名员工收入超100万元!充电宝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