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委会管“校园餐”,管用才行!

家委会管“校园餐”,管用才行!

知行看点 2025-03-01 热点资讯 98 次浏览 0个评论

教育部近日部署2025年“校园餐”管理重点任务,要求强化督学监督,畅通师生意见反映和投诉机制,推动中小学校普遍成立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强化家长监督作用。(2月27日人民网)

家委会管“校园餐”,管用才行!

校园餐食品安全问题,关乎学生身体健康,始终受到社会高度关注。为保障供餐质量,教育部门、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部门一再发文,要求建立完善的校长、教师陪餐制度,一些地方还推出了教育局局长亲自陪餐的举措。但是,无论是校长陪餐,还是教师陪餐,甚至师生同餐,都没有切实杜绝学生餐“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等问题。

防止校园餐变为逐利者的“唐僧肉”,既要进行有效的专项整治,更需要建立起对校园餐招标、配送、供餐的常态化监督机制,尤其是要切实发挥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建立健全家长参与管理、监督校园餐的机制。只有切实发挥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才能对校园餐进行过程化、常态化监管。教育部提出推动中小学校普遍成立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关键在于如何落实,让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真正管用。

一直以来,我国对校园餐的监督,比较重视职能部门的行政监督与校长、教师监督,但毋庸讳言,校长与教师监督可能存在“利益共用体”监督的问题。因为,如果供餐由学校食堂自主进行,食堂经营收益就是学校的经营收益,给教师、学生供不一样餐的学校食堂,也并非个例。如果由校外配餐企业供餐,配餐企业与校领导、部分教职工相互勾结,校长陪餐和教师陪餐也就是“装样子”。对于学生、家长反映的饭菜质量差的问题,校长、教职工并不会站在学生角度来监督配餐公司,反而会想办法提高学生订餐率。

实际上,孩子吃得好不好是家长最关心、最牵挂的,无论是从利益相关还是从感情角度来说,家长都是最关心校园食品安全的群体之一,也是最有动力参与监督和治理的群体之一。要建立健全校园餐校内监督机制,就必须引入家长监督、社会监督,才能真正强化监督作用。只有切实建立家长参与管理、监督营养餐招标、采购、加工的制度,才能有效杜绝校园餐乱象。

教育部早在2012年就要求中小学成立家长委员会,并赋予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办学管理、监督的权利。但是,不少学校至今仍未成立家委会,有的虽然成立了家委会,但也基本不对学校办学进行监督。

因此,要让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真正管用,首先应由全体家长选举产生,让家委会成员真正成为家长的代表,有热情也有能力参与学校的监督和管理;其次,家委会应独立运行,而不是由校方领导家委会工作,像现在有的学校的膳食委员会,成员由校方委派并主管,结果是膳食委员会也只是形式上的,没有有效、独立地发挥负责采购、监督加工、配餐以及听取反馈意见完善工作的作用。事实上,建立能发挥作用的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提升学校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环。学校内与学生权益相关的非教育事务,包括校园餐、校服订购、校园安全等事项都应发挥家长参与监督和管理的作用。(熊丙奇)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自知行看点,本文标题:《家委会管“校园餐”,管用才行!》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