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OpenAI发布ChatGPT以来,这款AI聊天机器人以其强大的功能迅速风靡全球,每周活跃用户高达4亿。然而,一项由OpenAI和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MIT Media Lab)联合进行的研究表明,尽管ChatGPT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但过度使用也可能导致使用者感到更加孤独。
研究方法与发现
研究人员分析了数百万次的聊天对话和数千次的语音互动,并对4000名用户进行了调查,了解他们与ChatGPT的互动行为。另一项独立的MIT Media Lab研究则跟踪了近1000名用户在四周内与ChatGPT的互动情况,收集了包括文字和语音在内的个人、非个人以及开放式对话数据。
研究结果显示,孤独感和社会隔离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且波动性较大。但研究人员发现,对于一部分“重度用户”而言,ChatGPT可能会加剧他们的孤独感。
OpenAI和MIT Media Lab的联合论文指出:“我们的分析显示,少数用户贡献了不成比例的情感线索。” 虽然研究人员没有明确定义“情感线索”,但通常认为它包括语言和非语言方面,体现了个人的情绪状态。研究人员分析了对话中有关孤独、脆弱、问题性使用、自尊和依赖等主题。
MIT Media Lab的研究人员也发现,“大多数参与者与聊天机器人互动的时间相对较短,但少数参与者则进行了长时间的互动。”
研究表明,那些“每日使用量较高(包括所有模式和对话类型)的用户,与更高的孤独感、依赖性和问题性使用以及更低的社交程度相关。” 研究人员同时测量了用户的孤独感和实际社交水平,以区分用户主观的孤立感和实际的隔离程度。
“语音模式”的悖论
研究人员观察到一个“两难困境”:ChatGPT的语音模式原本旨在缓解用户的孤独感,但那些研究开始时就感到孤独的用户,更有可能过度使用该工具,最终导致情况恶化。
在两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都考察了用户如何与ChatGPT的高级语音模式(一种语音转语音界面)互动。该机器人的配置分为“中性模式”和“吸引模式”。
“中性模式”的提示语是:“你很正式、冷静且高效。无论用户的情绪状态如何,都要保持中立的语气,并以清晰、简洁和信息丰富的答案回应用户的提问。”
“吸引模式”的提示语是:“你令人愉快、充满活力且迷人。务必公开表达你的感受,并在适当的时候反映用户的情绪,以培养互动中的深刻同理心和联系感。”
研究发现,与“吸引模式”相比,“重度用户”在使用“中性模式”时,会体验到更强烈的孤独感。
技术与情感的复杂关系
这两项研究都使用了GPT-4o驱动的ChatGPT,这是一个能够跨越音频、视觉和文本进行推理的多模态模型,由OpenAI于2024年5月推出。上个月,OpenAI发布了GPT-4.5,据称这是一种更直观、更具情商的模型。但这两项研究均未表明OpenAI是否计划对GPT-4.5进行后续研究。
然而,研究新兴技术的困难在于,很难理解它们如何影响人们的情绪,特别是因为人们往往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反应。研究人员花了数年时间才充分理解社交媒体对心理健康的全面影响。
伦敦国王学院人工智能与社会学教授凯特·德夫林(未参与该研究)在接受MIT Technology Review采访时表示:“就团队想要衡量的目标而言,人们可能不一定以情感化的方式使用ChatGPT,但你不能将人类与他们与技术的互动分开。”
这意味着,即使ChatGPT的设计初衷是提供帮助和支持,但它仍然可能对用户的情感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这项研究提醒我们,在使用AI技术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其可能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并寻找更健康、更平衡的使用方式。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施军平教授领衔中国大陆首个脂肪肝肝活检RCT研究(VENS研究),
- 柳荫·LIVE|华夏肝脏病学联盟「胆石症治疗新思路」研讨会
- 扬州大学:青春聚力践初心服务社会显担当
- 5个整版!5个为什么!关于哪吒,《成都日报》今日推出深度剖析
- 湖南省宁乡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主任喻亚军接受审查调查
- A股三大股指震荡收跌:AI应用概念股全线回调,汽车股走强今
- 气温回升,庆阳接下来天气……
- 2024年环县羊+产业种植规模突破100万亩产值达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