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如果你的脂肪细胞也有“记忆”,那可能就不是什么好事了,尤其是在减肥这件事上。最新研究表明,脂肪细胞可能存在一种“肥胖记忆”,这让维持减肥成果变得异常困难,体重反弹也更容易发生。
研究揭示:脂肪细胞的“肥胖记忆”
发表在2024年11月《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即使在成功减肥后,部分人群的脂肪细胞仍然保留着肥胖时期的某些特征。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人在减肥后难以长期保持体重。
研究人员从健康体重人群和肥胖人群中提取了脂肪活检样本,并对肥胖人群在减肥两年后的样本也进行了分析。通过RNA分析,他们发现,即使体重恢复正常,肥胖人群的脂肪细胞在研究开始和结束时都呈现出相似的改变。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健康科学与技术系的助理教授Ferdinand von Meyenn博士是该研究的作者之一。他表示,他们还研究了小鼠的脂肪细胞,结果显示,曾经肥胖的小鼠的脂肪细胞在功能上存在差异,并且比一直保持健康体重的小鼠更容易重新增重。“这表明存在一种细胞记忆,它会阻碍减肥。”von Meyenn博士解释说。
专家解读:临床观察与研究结果一致
纽约体重健康医学创始人、肥胖医学专家Dina Peralta-Reich医学博士认为,这项研究结果并不令人惊讶。“在临床上,我们确实看到,一些接受过减肥手术或通过药物成功减肥的患者,即使保持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段时间后体重还是会开始增加。这表明患者体内可能存在某种致肥胖的记忆。”不过,Peralta-Reich博士强调,这只是一项研究,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这一发现。
未来展望:有望“擦除”肥胖记忆
von Meyenn博士表示,未来可能会出现新的药物或其他方法(包括特定的饮食或膳食成分),帮助重塑表观基因组,使肥胖基因失活。“我们发现,在肥胖期间,会发生一些长期的表观遗传变化。如果我们能够恢复到非肥胖状态,即针对这些表观遗传变化,我们或许也能够擦除致肥胖的细胞记忆。”他说,“这将使脂肪组织的功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虽然这些潜在的治疗方法仍处于早期研究阶段,并且von Meyenn博士强调预防肥胖才是最理想的方法,但目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体重反弹。Peralta-Reich博士分享了以下建议:
避免体重反弹的3个关键饮食和锻炼习惯
1. 采取抗炎饮食
“营养至关重要,而且非常个性化,因为它取决于个人的年龄、身体活动和新陈代谢。”Peralta-Reich博士说。总的来说,你应该保持均衡的饮食,重点是蛋白质和蔬菜,避免精制碳水化合物和暴饮暴食。
“年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30岁女性的新陈代谢与围绝经期和绝经期女性的新陈代谢非常不同。”她指出,“在围绝经期和绝经期,你体内的雌激素会减少。我们知道,当雌激素减少时,脂肪积累会增加,肌肉量会减少。”
因此,Peralta-Reich博士建议采取抗炎饮食。减少炎症有助于支持健康的雌激素水平和整体激素平衡和功能。
2. 避免节食和酒精
与应该做什么同样重要的是应该避免什么:Peralta-Reich博士说,包括大多数类型的禁食在内的节食,只会导致体重的“溜溜球”效应。“大多数节食都不健康,因为当你快速减肥时,你失去的是肌肉而不是脂肪。”她强调说。
她还建议避免或减少饮酒:“它会干扰你的代谢健康,并增加你的体脂百分比和内脏脂肪。”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身体代谢酒精的方式也会不同,因此你可能会在围绝经期和绝经期比年轻时在喝酒后感觉更糟。“酒精没有任何好处。”Peralta-Reich博士说。
3. 通过举重增加和维持肌肉
“我们知道,举重是保持良好肌肉量和降低脂肪百分比的关键。”Peralta-Reich博士说,她补充说,适量的有氧运动对于心血管健康仍然很重要。每周进行两到三天的力量训练是防止肌肉流失和保持现有肌肉的最佳方法之一,无论你处于减肥阶段还是维持阶段。
何时应该与医生讨论减肥药物?
Peralta-Reich博士强调,超重一点并减掉20磅的人与真正肥胖的人在体重反弹方面存在差异。
“一个一生都在努力减肥但仅仅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无法做到这一点的肥胖患者,那么这个人需要服用减肥药物。”她说,“这个人很可能需要长期或终身服用药物,不一定需要高剂量,但需要维持剂量。”
同样,接受过减肥手术的人通常适合在手术后服用GLP-1s作为维持药物,以防止溜溜球效应。Peralta-Reich博士说:“如果没有药物,患者有时很难维持体重。”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150亿还是170亿?AI大模型预测《哪吒2》全球最终票房|科技圆桌
- 龙文公开选聘79名教师!
- 冷空气已发货!漳州今日天气……
- 历下区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多举措做好春季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今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月25日辟谣榜发布
- 春菜抢鲜上市,菜市场满是春天的味道
- 演员王某,被警方抓获!
- 给博士的初中学历配偶安排工作引关注,高校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