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克苏鲁伯撞击:科学家在墨西哥湾发现更大范围巨型波痕,揭示远古海啸威力

希克苏鲁伯撞击:科学家在墨西哥湾发现更大范围巨型波痕,揭示远古海啸威力

知行看点 2025-03-13 热点资讯 95 次浏览 0个评论

希克苏鲁伯撞击:科学家在墨西哥湾发现更大范围巨型波痕,揭示远古海啸威力

距今约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事件引发了白垩纪-古近纪(K-T)灭绝事件,至今,科学家们仍在不断发现这场灾难性事件的惊人证据。

巨型波痕的发现

2021年,研究人员在海面下近一英里的地方发现了“巨型波痕”,这暗示着撞击产生的超级海啸在与大陆架碰撞时留下了地质构造。现在,研究作者扩大了搜索范围,并在整个墨西哥湾900平方英里的区域内发现了巨型波痕的证据,以及它们在陆架上部和深海中的不同形态。

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

在过去5亿年中影响地球的五次大规模灭绝事件中,白垩纪-古近纪(K-T)灭绝事件无疑是最具戏剧性的。大约6600万年前的春天,一颗直径约6英里的小行星猛烈撞击了今天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北部。这次突然的撞击引发了高达一英里的海啸,并从撞击点向外扩散,给恐龙带来了灭顶之灾。当这些海浪冲向今天的路易斯安那州(当时大部分都在水下)时,它们在到达大陆架的斜坡时达到了最大的高度。

地震数据中的线索

2021年,在路易斯安那大学拉斐特分校的Gary Kinsland的带领下,科学家们利用石油和天然气公司Devon Energy收集的地震数据,在地下1英里的地方发现了这种地质创伤的证据,这些证据以52英尺高的“巨型波痕”的形式存在——这是一个与白垩纪末期相关的岩石区域。Kinsland和他的团队最初调查了一个77英里的区域,他们确定这些地下波纹很可能是由小行星产生的超级海啸扰乱了近岸的沉积物而形成的。

更大范围的证据

现在,同一团队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这些“巨型波痕”(大致间隔达1公里)可以在现在路易斯安那州中部的陆架上,以及墨西哥湾更深处的海水中找到。这项新论文背后的科学家在更大的900平方英里的区域内发现了巨型波痕的证据,并解释说,这些构造因海啸冲击古陆架沿线的沉积物的位置而异。该研究结果发表在《海洋地质学》杂志上。

新研究的主要作者Kinsland告诉Live Science:“在斜坡上、陆架边缘和陆架上的巨型波痕是不同的。这对于海啸建模、预测未来海啸与陆架的相互作用以及理解希克苏鲁伯海啸来说,都是重要的信息。”

大陆架的影响

正如研究解释的那样,最大的巨型波痕可以在古陆架边缘看到——即海湾深度沿大陆架斜坡向深海方向急剧增加的区域。海浪与大陆架相互作用的方式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过程,被称为“范多恩效应”,它描述了海浪如何涌过陆架。该研究还发现,内陆的巨型波痕的非对称性较弱,这表明海浪在进入较浅水域时的行为发生了变化。据Live Science报道,相反,深海中的巨型波痕呈现出各种形状,这可能是由于与断层和塌陷相互作用的结果。

对墨西哥湾的影响

研究小组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根据路易斯安那州三个地区的覆盖范围,我们推断,埋藏在墨西哥湾北部的陆架系统,从德克萨斯州到佛罗里达州,都覆盖着巨型波痕,至少从古斜坡到古水深处,在这些水深处,墨西哥湾的风暴会在巨型波痕形成后侵蚀它们。”

未来的启示

虽然这让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了希克苏鲁伯撞击海啸如何影响该地区,但它也提供了一个惊人的例子,说明海啸如何与大陆架相互作用。如果我们最坏的恐惧成为现实,它可能有助于我们为地球在宇宙中永无止境的旅程中未来的小行星相遇做好准备。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自知行看点,本文标题:《希克苏鲁伯撞击:科学家在墨西哥湾发现更大范围巨型波痕,揭示远古海啸威力》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