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关键转折点。据工信部《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至2025年,新能源汽车领域专业人才缺口将达103万。这一背景下,车企的“抢人”策略已从高薪挖角转向系统性布局:小鹏汽车宣布扩招6000人,小米创始人雷军以千万年薪招揽AI顶尖人才,比亚迪则通过海外市场扩张强化国际化人才储备。而吉利汽车选择了一条差异化路径——依托教育产业链,推出“繁星计划”,试图在人才源头构建护城河。

吉利汽车集团于3月6日正式启动“繁星计划”,面向其体系内7所高校(包括三亚学院、吉利学院等)的9万余名在校生,通过“总部管理、一线历练”模式,定向培养新能源销售及新媒体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优秀者可进入总部“人才森林”体系。这一计划背后是吉利近30年、超百亿元的教育投入:累计培养20万毕业生,其中大量人才直接输送至汽车产业链。

吉利将企业资源深度植入教学环节,并在三亚学院活动中设置“反向面试”环节,直接向学生发放录用意向书。此外,吉利通过邀请射击冠军黄雨婷、乐队后海大鲨鱼等IP打造品牌年轻化形象,试图与Z世代建立情感联结。

2025年,车企的竞争已从产品、技术延伸至人才生态。车企策略转向的背后,是成本与效率的权衡。车企人才战中,高薪挖角模式导致人才流动率居高不下,而类似吉利这种校企合作可提前锁定人才,降低招聘成本。更深层的驱动来自技术迭代压力。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领域需要跨学科复合型人才,高校成为车企获取前沿技术洞察的窗口。
未来,人才大战或进一步加剧车企分化,提前布局的头部企业将占据先机。
封面新闻记者 刘念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一针即可安全显著降低HBsAg!全球首个慢乙肝基因编辑疗法PBGEN
- 安徽将迎雨雪雷电+大降温!
- 奚美娟连任上海文联主席
- 高晓力,升副部
- 湖南省宁乡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主任喻亚军接受审查调查
- 国际纺服中心产业培育项目复工装修乌鲁木齐市纺织服装企业有了
- 赵乐际: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精心组织筹备十四届全国人大
- 德媒:光纤无人机在俄乌战场展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