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证中心待了23年 这位民警有自己的 “望闻问切”工作法

办证中心待了23年 这位民警有自己的 “望闻问切”工作法

知行看点 2025-03-10 热点资讯 42 次浏览 0个评论

封面新闻记者 戴竺芯 图据警方

“妹妹,这边来,你办迁徙户口吗?我先帮你看看材料。”3月6日,成都市双流公安局办证中心大厅,一名剪着齐耳短发的女性正在做引导工作。她一页一页核对市民带来的材料,将她带向办证窗口进行工作交接。

在办证大厅,大伙都叫她“黄姐”,她拥有双流公安办证中心的“最老资格”。黄姐的名字叫做黄英,从2002年起,就一直在办证窗口工作,23年来,她和办证中心共同成长,见证了无数警民间的贴心故事,摸索出一套“望闻问切”的工作方法。

多年来,黄英先后获得个人三等功1次、个人嘉奖6次、“优秀共产党员”4次,被市局授予“先进个人”称号5次。

办证中心待了23年 这位民警有自己的 “望闻问切”工作法

黄英在工作中

高峰期一天采集170余人指纹

摸索出“望闻问切”工作法

2023年新年刚过,办证大厅里来了一位返乡农民工,因办理二代身份证需采集指纹。因为农民工朋友的双手布满老茧,在指纹采集仪上尝试了7次都没能成功。

“没事,不着急,我们慢慢按。”对前来办事的市民,黄英总是保持耐心,“我们一根手指一根手指试。“试试沾点水。”“再试试涂点护手霜。” 尝试了多种办法,最后,终于帮助这名农民工朋友采集好指纹信息。

这样的场景对于黄英而言,是工作中的常态。此前高峰期时,一天大约要办理170个人左右的指纹采集工作。

为了避免群众因为指纹采集问题反复奔波,她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与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望闻问切”工作法。“望”,就是仔细观察办事市民的手部状态,判断指纹难以采集的原因;“闻”,则是倾听办事市民讲述自己的困难和经历;“问”,主动询问群众是否有特殊需求;“切”,通过前面的观察与交流,精准地为其解决问题。

在她的工作柜面上,常年摆放着湿手器、护手霜、老花镜等贴心物件,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见证了她对办事市民的温暖服务。目前,黄英主要在身份证后台审核岗位工作,同时参加办证中心各项轮值工作,继续全力以赴,为市民的证件需求“保驾护航”。

“不能平白让人受委屈”

全力调查身份信息异常问题

“你好,我从来都没出过省,怎么突然就成了三家公司的法人了?”黄英回忆,一天,一位神色慌张的大姐冲入办证大厅,向民警哭诉。

原来,大姐在查询相关信息时偶然发现自己成了三家公司的法人,本人却并不知情。黄英了解情况后,迅速安抚大姐,同时在系统中迅速查找,调取大姐的身份证挂失记录。信息显示,大姐的身份证挂失登记时间,远在公司注册记录之前。

黄英随即给大姐出具了一份情况说明。“我们有义务帮助她证明身份信息,不能让任何一个人平白受委屈。” 在黄英心中,每一位办事市民的身份信息安全都至关重要。

多年来,她在工作中始终保持警惕,对待每一个可能涉及身份信息异常的问题,都全力调查、解决。

办证中心待了23年 这位民警有自己的 “望闻问切”工作法

黄英在工作中

办证服务送到市民家门口

这份工作更显温情

多年来,双流公安办证中心持续开展服务前移工作,为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上门办理证件服务。黄英也常常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

有一次,办证中心收到黄龙溪派出所的来电,称辖区有一名因病行动不便的老人,因没有身份证件,无法办理低保等手续,生活十分困难,请求上门为其办理证件。

收到消息后,黄英和同事们马上联系对方家人,确认具体地址后,带上设备出发了。“那位老人当时刚刚失去老伴,自己又因病瘫痪在床,生活确实困难。”黄英回忆,当天,他们在老人家中,帮忙把老人的脸擦洗干净,梳理头发,整理服装后,很快采集到对方的信息,回传系统,为其办理身份证。

在黄英看来,上门服务不仅仅是办理证件,更是让出行不便者感受到来自他人关爱,体会到社会善意的行动。今年7月,黄英就要退休了,告别自己多年的岗位,她多有不舍,也对年轻一代饱含祝福。黄英始终相信,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履行职责,用心用情,多多换位思考,就能做好本职工作。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自知行看点,本文标题:《办证中心待了23年 这位民警有自己的 “望闻问切”工作法》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