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记者 孙满桃)为进一步发挥典型案例指引示范作用,3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会同中国残联共同发布6个典型案例。这些案例充分展现了各级人民法院和残联密切协作,做深做实残疾人诉讼服务和多元解纷工作,打通残疾人司法保障“最后一公里”的生动实践。
如山东青岛中院和青岛市残联通过“1+N”调解机制,化解涉残疾人劳动合同纠纷,有力保障残疾人平等就业权利。北京海淀法院在立案阶段精准识别涉残疾人案件,跟进提供无障碍诉讼服务,会同残联成功调解涉残疾人教育培训合同纠纷,切实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浙江温州鹿城法院、福建莆田仙游法院会同残联合力化解两起涉及听力残疾人的纠纷,用司法护航“无声的世界”。黑龙江哈尔滨呼兰法院为残疾人开通“绿色服务通道”,并由残联提供手语翻译等诉讼辅助服务,让残疾人解纷更无碍。湖南长沙天心法院邀请残联调解员联合调解,妥善化解一起视力残疾人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不仅做实定分止争,更推动小区物业公司安装无障碍设施,解决残疾人后顾之忧,让他们“看见”公平正义。
下一步,最高法与中国残联将加大司法服务供给,增强纠纷解决效能,传递保障残疾人权益鲜明价值导向,营造引导全社会共同理解、尊重、关心、支持和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来源: 光明网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绿色产业的新钱景:激活生态潜能天府森林钱库满起来今日头
- 中小银行持续布局DeepSeek
- 国联民生证券:基于买方视角打造投顾体系,助力基金投顾业务稳
- 劳动教育玩出新高度,近500人比赛拔萝卜
- 爱心助老,他们用行动说话
- 网店从银行网点附近挖取的泥土被附会五行属性,有店铺号称银行
- 梅香四溢
- 中到大雪+小到中雪!甘肃新一轮降雪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