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推广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为更多当事人提供便利。3月8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
起诉状、答辩状是当事人参加诉讼时向法院提交的,用以陈述案件事实、阐述理由、提出诉讼请求或答辩意见的法律文书。报告指出,司法实践中发现,当事人提起诉讼时,多数没有聘请律师。以2024年为例,全国法院一审案件中,自然人未聘请律师、自行提起诉讼的有888万件,占78%。最高法表示,对于老百姓而言,多数是第一次“打官司”,不知道怎么写起诉状、答辩状才能充分、全面地表达诉求。
最高法认为,通过应用统一规范、要素式的起诉状、答辩状,可以帮助当事人从纷繁复杂的材料中梳理具有法律价值的证据并明确观点,也便于对方当事人有针对性地作出回应,便于法官准确、高效地明确争点、作出裁判,提高案件审理的质量、效率,从而更有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澎湃新闻注意到,2024年3月,最高法院会同司法部、全国律协,联合印发部分民事诉讼文书示范文本,“今年进一步加大推广使用的工作力度。”最高法表示,与过去相比,这项工作有三方面特点:一是坚持方便群众。填写内容表格化、要素化,当事人对绝大多数内容只需勾选“是”或“否”。二是加大指引力度。对于口头起诉或者书写能力有限的当事人,由诉讼服务专员进行帮助。对于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还提供诉讼咨询和代写起诉状服务。三是强化智能辅助。把示范文本嵌入网上立案系统中,当事人线上即可完成,需要线下补充的也“最多跑一次”,免去奔波之苦。线下立案的可以通过系统扫描将纸质示范文本转化为电子信息,直接导入立案系统,便利群众参与诉讼。
“这项工作尚在起步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目前运行效果良好,很多律师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已经习惯于先从网上下载、填写起诉状再到窗口立案,方便快捷,非常支持。”最高法表示,第二批50种诉讼文书已经广泛征求地方各级法院和有关部门意见,正在进一步修改,将适时推出,为更多当事人提供便利。
澎湃新闻记者 林平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大熊猫福宝的丰容玩具里藏着美食!一起云探班
- Cell子刊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焦作义教授团队提出胰腺癌治疗新策
- G341线华二项目环县境内工程全面复工跑出新年建设加速度今
- 松滋高铁站要来了!2月26日起松滋站更名为松滋西站
- 高质量发展·蹲点日记科技城里的科技链
- 800亩高标准农田部分设施被指弄虚作假,山东东平:承包户私拆后
- 俄侦委会就俄驻马赛总领馆遇袭事件提起刑事诉讼
- 文学花边·现场丨上海作协换届,马伯庸等6人增选为主席团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