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一句手写的“护士小姐,多谢”,将时光拉回1994年的春天。
今年3月7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退休护士汪喜华夫妇向大皖新闻记者展示一份珍藏31年的特殊礼物——著名科学家杨振宁病愈后,从美国寄来的表示谢意的签名照片。

为杨老输液,留下珍贵合影
1994年4月,72岁杨振宁先生受邀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学。因连日的学术活动与旅途奔波,杨老在合肥突发高烧,住进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房。时任护士汪喜华清晰地记得:“杨老当时需要静脉输液,但考虑到他年事已高,我特意将滴速调至慢滴。”
当汪喜华正想走出病房时,杨老第一任妻子杜致礼女士从包里拿出相机,要为丈夫拍照。“他们都叫我留下,在旁边合影。那时我很淡定,侧着身,手捏着输液夹,留下了这张不褪色的老照片。”汪喜华说道。

从美国寄照片,杨老亲笔题字
汪喜华的爱人——时任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医生宁金龙先生告诉记者,杨老在医院住了不到一周就退烧出院了。“三四周后,他们从美国将这张照片邮寄到我爱人科室,还用塑封包着。科室收到后,医护人员一一传看。”回忆起这张老照片的由来,今年85岁高龄的宁金龙仍激动不已,“当时全科室传阅这张照片,大家都说这是医患互信最美的见证”。
记者在宁金龙手中见到这张保存完好的照片,背面字迹苍劲有力:“护士小姐,多谢。杨振宁。”
“我们只是做了本职工作,但杨老细致回馈,让人看到大家风范。”宁金龙说,当年国际邮件往来不易,杨老特意选用加厚相纸和塑封保护,足见用心。
“最近我们从老相册里翻出来这张照片,觉得杨老做事非常细致,很尊重医护人员。”在宁金龙和妻子眼中,这张老照片承载着深厚的情谊,他们想借此机会让这个故事一直流传下去。
大皖新闻记者 徐琪琪 见习记者 魏顺顺
编辑 许正文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2024年上海市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79件同比增15
- 华富基金郜哲:业绩兑现将成AI投资重要抓手
- 演员王某,被警方抓获!
- 研发奖补,湖南有这些政策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来了!
- 环县: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 2024年环县6万多名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救助
- 一工厂突发火灾,造成3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