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被称作“未来之光”,它不仅能像传统硅电池一样发电,还能做成薄如纸张、可弯曲的形态,甚至能贴在衣服或窗户上使用。然而,器件不稳定性成为限制其产业化发展的首要挑战。
3月7日,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清洁能源材料与器件团队侯宇教授、杨双教授等人在《科学》发表最新研究,揭示了新型光伏不稳定性的关键机制——光机械诱导分解效应,提出石墨烯-聚合物机械增强钙钛矿材料的新方法,制备出新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
经过严格测试,团队制备的太阳能电池创下新纪录:在模拟日常使用的强光高温环境下,持续工作3670小时(约153天)后,仍能保持97%的发电效率。这是目前同类电池中最长的稳定工作时间,意味着实际应用成为可能。
目前,该技术已开始与企业合作试验,一旦量产,建筑外墙发电玻璃、可折叠户外充电毯甚至给手机充电的太阳膜都可能成为现实。
张婷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来源:科技日报微信公众号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专家论坛|高志良:慢性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离完全治愈还有多远
- 淄博、滨州机场建设传来新消息,山东市市通机场蓄势起航今日
- 庆祝《哪吒2》票房破百亿江西一景区推出凭票根免门票活动今
- 是真的!去年奖金分红8亿元,494名员工收入超100万元!充电宝公
- 两会热评⑤丨哪吒被热议,从现象级作品看产业延伸
- 甘肃网购也享以旧换新补贴啦!流程→
- 一男子反复鼻出血,原来是6厘米长水蛭作祟!医生提醒:野外劳作
- 夫妻分床睡,到底好不好?答案令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