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3月7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通讯—地球与环境》北京时间3月7日凌晨发表一篇行星科学论文称,由于月球表面温度会发生较大但高度局域性的变化,月球极地的月表下数厘米存在冰的区域可能比之前认为的更多。这一发现是基于2023年印度“月船3号”任务直接测量数据的研究结果。

本次研究的温度探测实验在“月船3号”着陆器上的位置(图片来自论文)。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该论文介绍,未来的月球长期探索(或定居)可能要依靠可获得的冰来提供水,而月球表面温度直接影响冰的形成。之前仅有的对月表温度的直接测量来自1970年代的美国阿波罗任务。然而,这些任务在赤道附近着陆,距离未来载人任务拟定的着陆地点数千公里,且那里的地形坡度对温度的影响也很小。
在本项研究中,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印度艾哈迈达巴德物理研究实验室Durga Prasad K和同事及合作者一起,分析了“月船3号”着陆器上一个温度探测实验在月表和月表下10厘米深处采集的温度数据,该着陆器在月球南极地区(约南纬69度)着陆。着陆点是一个面对太阳、角度为6度的斜坡,作者发现着陆点的最高温度为355开尔文(约82摄氏度)并在月夜降至105开尔文(约-168摄氏度)。不过,在距离着陆器约1米的平坦区域探测到的峰值温度更低,为332开尔文(约59摄氏度)。
论文作者利用收集的数据推导出一个模型,模拟了与着陆点类似的月球高纬度地区的斜坡角度如何影响表面温度。该模型显示,对于背对太阳、面朝最近极点的斜坡,大于14度的角度可能就足够寒冷,能在月表附近形成冰。这与月球两极的状况相似,包括美国阿尔忒弥斯载人登月任务拟定着陆点附近的条件。
因此,论文作者总结认为,月球上能形成冰的区域可能比之前认为的更多,而且更容易抵达。(完)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江油市长城实验学校开展传染病防治专题讲座
- 奉化校园你点我检守护舌尖安全
-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深入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 福建省第三十次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奖励慰问座谈会在漳举行今日
- 齐家滨任国家公务员局局长,济南人,曾长期在山东任职今日头
- 山野茶语
- 江西九江:武宁山茶花竞相绽放游人踏青赏花纷至沓来今日头
- DeepSeek重新开放API充值并调价,此前因资源紧张一度停止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