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3月7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宇熙)“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张荣表示,高校应进一步发挥创新策源和示范引领作用,从做强融合的“源头活水”、提升融合的“协同效能”、畅通融合的“渠道途径”三个方面破题,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互融互促,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基赋能。
高质量科技供给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基础和源头。“高校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是创新的重要源泉。”张荣介绍,近年来,厦门大学紧紧围绕产业所需,发挥学校所长,加快推进科研范式和组织模式变革,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持续强化对产业共性问题背后的底层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的集中攻关,为推动产业创新提供科技支撑。学校的科研成果入选2022、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与省市政府先后共建嘉庚创新实验室、翔安创新实验室、鹭江创新实验室,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促进科技供给量质齐升。
“融合的关键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其中重要的方式就是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面向产业需求共同凝练科技问题、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协同培养科技人才。”张荣说,多年来,厦大在校企协同创新实践中,探索出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三型四抓”模式,“三型”即联盟型、俱乐部型、开放型,旨在以不同类型模式促进校企之间的创新要素流动共享,“四抓”即抓队伍、抓创新、抓转化、抓生态。通过一系列措施,产出了一批高显示度的合作成果。目前,福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4万家,以及一大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这些都是我省推进新一轮创新的重要力量。应加大力度推进高校与省内企业的协同创新,形成全省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
“融合途径的设计目标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首先是构建转化平台,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加强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熟化平台建设,提高成果转化效能,促进科技成果更快更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张荣表示,近年来,厦门大学着力推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平台改革升级,建设嘉庚高新技术研究院,并出台完善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制度,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制度保障。当前,厦门大学正在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参与打造“环厦大科技创新圈”,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区域经济新动能为主线,搭建全链条产业育成服务体系,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效率。
来源:东南网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任前公示朱百里拟提正厅,曾任华安县委书记!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欧盟第16轮对俄制裁列单中国企业和个人事答
- 别不当回事!男子牙疼数日,没想到是心肌梗死
- 河南女主因拒绝过度装修走红,光一个客厅就让无数人效仿,很高
- 春运期间新疆机场集团旅客吞吐量5346万人次较2024年春运同期
- 事关公租房申请,济南发布最新通告
- 奶奶突发脑梗倒地4岁孙女呼救喊来救援队
- 七部门联合发文:强化支持保障,优化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环境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