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的磕磕绊绊,有时候就藏在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里。就说 67 岁的张大爷,最近就被家里的 “盐事儿” 弄得头疼不已。张大爷的老伴刘阿姨,是个十足的 “微信文章迷”,每天在群里看各种转发的文章,看完不仅自己深信不疑,还非得拉着张大爷一起 “实践”。
前段时间,刘阿姨看了篇讲骑行好处的文章,第二天就兴致勃勃地拉着张大爷去买自行车,说要一起骑行锻炼身体。张大爷本来就不太爱运动,可为了哄老伴开心,只能硬着头皮答应。结果骑了没几天,张大爷就累得腰酸背痛,可刘阿姨却乐此不疲。

还有一回,刘阿姨看到一篇说洗洁精有害的文章,这下可不得了,直接把家里的洗洁精全扔了,还严令张大爷以后不准用洗洁精刷碗。张大爷无奈之下,只能用热水和抹布费劲地清洗餐具,每次洗碗都洗得手酸背痛,心里那叫一个郁闷。
这不,最近刘阿姨又在微信里看到一篇关于食盐的文章,这下又掀起了一场 “家庭风波”。刘阿姨看完文章后,火急火燎地找到张大爷,一脸严肃地说:“老张,咱以后做饭得少放盐,家里的盐也得全换成低钠盐!这文章里说,吃多了普通盐对身体不好,低钠盐才健康。” 张大爷一听,皱起了眉头,他觉得这文章有点危言耸听,肯定是为了博眼球瞎编的。于是,张大爷耐心地跟刘阿姨解释:“你别老信这些网上的东西,说不定是骗人的呢。盐吃多吃少都有讲究,哪能说换就换。”

可刘阿姨根本不听,她觉得张大爷太保守,不懂科学。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吵得面红耳赤。张大爷实在没办法,只好提议:“要不咱找医生问问,让专业的人来评评理。” 刘阿姨想了想,也觉得有道理,于是两人决定第二天就去医院。
到了医院,医生听了他们的来意,笑着说:“这事儿啊,刘阿姨的想法有对的地方,但也不全对。食盐和健康的关系,可没那么简单。”

食盐与健康的奇妙关系
医生接着解释,盐在我们身体里,可有着大作用。就拿维持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来说,咱们人体细胞就像一个个小通讯站,它们之间主要靠电信号来快速交流。在细胞安安静静、没受刺激的时候,钾离子就像调皮的小孩,从细胞里跑出去,这时候细胞外面带正电荷,里面带负电荷,这在科学上叫静息电位。一旦细胞受到外界刺激,就像被按下了启动键,钠离子就会一股脑地涌进细胞,细胞外面变成负电荷,里面变成正电荷,这就是动作电位。

细胞就这样在正负变化中,产生了电信号,实现了信息交流。而我们平时吃的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它能给这个过程补充钠离子,让细胞之间的通讯顺畅。要是吃盐太少,体内钠离子不够,细胞电位变化就会 “卡壳”,人就容易出现肌肉无力、身体疲倦的症状。就好比那些干重体力活的搬运工,每天出大力气,要是不吃点高盐食物,身体就像没了油的机器,又累又没劲儿,根本干不了活。

盐还能维持人体体液的酸碱平衡。咱们人体的体液,就像一个精密的小环境,酸碱度最好保持在 7.35 - 7.45 之间。要是高于这个范围,人就会像触电一样,出现四肢发麻等碱中毒症状;要是低于这个范围,又会感觉浑身肌肉酸痛,像跑了一场马拉松一样,这就是酸中毒症状。可人体内部环境一直在变,酸碱度也跟着变。为了让酸碱度保持在最佳状态,人体就像有个小卫士,利用磷酸氢钠、碳酸氢钠等物质来中和调节。

比如说,你剧烈运动后,肌肉又酸又胀,难受得不行。这是因为运动时,部分肌肉细胞在无氧的情况下 “工作”,产生了大量乳酸,这些乳酸在体内越积越多,就引发了酸中毒。不过别担心,人体里的碳酸氢钠会马上出来 “救场”,中和这些酸性物质,让酸碱度恢复正常,肌肉酸痛的症状也就慢慢消失了。而食盐里的钠离子,就像小卫士的助手,能帮助维持体内这些中和剂的含量平衡,所以说,食盐对维持体液酸碱平衡、保持身体健康很重要。

盐对维持人体体液渗透压平衡也至关重要。人体的体液分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正常情况下,这两种液体的渗透压就像两个势均力敌的小伙伴,保持着平衡,细胞也能舒舒服服地维持正常形态。要是细胞外液里的钠离子、氯离子等无机盐离子太多,就像外面的人太多太挤,细胞外部的渗透压就会大于内部,细胞里的水分就会像被抽走一样,往外流,最后细胞就会萎缩变小。反过来,要是细胞外液里的无机盐离子太少,外面太空旷,细胞外部水分就会一股脑地涌进细胞,细胞就像被吹胀的气球,最后涨破失去活性。而食盐里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就像调节渗透压的小能手,能帮助维持体内无机盐含量平衡,让细胞保持正常形态。

不过,盐和血压的关系也很密切。医学研究发现,吃盐过多,就像往身体里灌了太多水,会造成水钠滞留。这时候,人体血容量就会增加,控制血管的平滑肌也会像发了胖一样肿胀起来,血管变得狭窄,最后就容易出现高血压。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那些吃盐少的人群,患高血压的比例明显比吃盐多的人群低。比如北极圈的因纽特人,他们饮食清淡,吃盐少,患高血压的几率就很低。所以,咱们国家也给出建议,正常人一天吃盐最好别超过 6 克,吃多了真的对健康有害。

听了医生这么一解释,张大爷和刘阿姨总算明白了食盐和健康的关系。可刘阿姨还是好奇,自己看的文章里说的低钠盐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北大研究:换盐真能拯救生命?
原来,刘阿姨看到的说法可不是空穴来风,背后有实打实的科学依据。2020 年 8 月 29 号,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低钠盐的论文。这篇论文可不得了,它指出,咱们国家的人摄入钠离子的量,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的两倍还多。这就像往身体里塞了太多 “小炸弹”,大大增加了患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的风险。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 70 岁以下的人群里,有 30% 的中风患者,患病原因就是长期摄入过多钠盐。

研究人员说,把钠盐换成钾盐等低钠盐,虽然价格可能会稍微贵一点,但对身体健康好处多多。而且,低钠盐和普通钠盐在口感和功能上没啥大区别,不用担心换了盐,菜就不好吃了。英国科学家还建立了数学模型,按照这个模型计算,如果我国人民都把钠盐换成低钠盐,每年能减少超过 45 万人死于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等疾病。这可不是个小数目,相当于拯救了一座小城市的人口!所以,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真的可以考虑把家里的盐换成低钠盐。

既然说到盐,医生还特别提醒了一些吃盐的注意事项,这些可都是关乎健康的小细节,大家一定要牢记。
吃盐那些你必须知道的事儿
购买食盐的时候,一定要选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食盐是家家户户每天都要用的调味料,市场大、利润高,这就引来了一些不法分子的 “歪心思”。有些黑心厂家用工业用盐代替食用盐销售,工业用盐主要成分是亚硝酸盐,人吃了会恶心呕吐,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对身体健康危害极大。所以,千万别为了图便宜在小摊点买散装食盐,一定要去正规超市,选择符合国家生产标准的食盐,给家人的健康上一道 “安全锁”。

吃盐的量一定要控制好。前面说过,正常人每天吃盐最好不超过 6 克,而肾功能不好的人,每天吃盐量最好不要超过 2 克。这是因为人体摄入的食盐,大部分要经过肾脏排出体外,如果吃盐太多,就像给肾脏压上了一座大山,会加重肾脏负担。医生建议,做饭的时候,可以用专门的盐勺来定量加盐,这样就能避免因为把握不准剂量,不小心吃盐过多。

还有一点很重要,最好在饭做好以后再加盐,然后搅拌均匀。大家都知道,我国很多地方的人都有甲状腺肿大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碘元素缺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要求在食用盐里添加含碘化合物。可碘元素很 “娇气”,遇热容易升华。要是在做饭过程中加盐,高温会让食盐里的碘元素像水蒸气一样跑掉,这样就起不到预防甲状腺肿大的作用了。所以,为了让碘元素更好地发挥作用,最好在饭菜出锅后再加盐搅拌。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全国人大代表李玉梅:关注产品质量问题,要将生产一线声音带上
- 吉祥航空回应发放过期坚果事件:开展调查并视结果问责今日头
- 【财经早报】拟10派30元,又现大手笔分红
- 震撼揭晓!浙大科研团队破解中药减肥密码:槲皮素如何调控胆汁
- 李凌华教授团队综述丨HBVHIV合并感染的临床管理与治疗今日头
- 露营推车变身遛娃神器
- 湖南省岳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宇宙接受审查
- 涨了!国家助学金额度提高,覆盖面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