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3月2日,《独立思考·李时平文集》捐赠仪式暨“学习革命先辈,反哺教化之恩”活动走进湖南郴州嘉禾县、永州宁远县九嶷山。作为九嶷山学院的首批毕业生,该书作者李时平难忘师恩,携手湘籍广东企业家何剑云一同将一批文集捐赠给母校与有关单位。

左二为何剑云

左二为李时平
乐天宇教授长孙、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乐捷,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郴州市政府驻广州办原党组书记陈晓芳,深圳市政协原常委李振河,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喻季欣等一批革命先辈后代、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来到萧克故居、萧克母校——嘉禾县第一中学、嘉禾县图书馆、乐天宇生平事迹陈列馆(九嶷山学院旧址)、舜帝陵景区、宁远文庙等地,予以见证。

李时平与喻季欣参观萧克故居
九嶷山学院,始建于1980年,系中国著名农林学家、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前身)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相当于校长)兼党总支书记乐天宇,在开国上将萧克等支持下,于晚年返乡创立的新中国首个民办高校。学院借用九嶷山舜庙(舜帝陵)、宁远文庙等地作为校舍,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人才。

乐天宇在舜源峰山麓给学生们上修身课 蔡俊荣 摄
“从1985年毕业到今年,我离开九嶷山整整40年,今天又有幸能带着自己的作品到萧克将军故里,回到九嶷山,反哺教化之恩,同时缅怀学习萧克、乐天宇两位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作为学生荣幸之至。”李时平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八十高龄的乐天宇与萧克共同谋划“送一所大学”到湘南九嶷山区。不久,乐天宇放弃北京颐养天年的舒适生活条件,回到家乡草创九嶷山学院,当时常常只能依托舜庙后殿的舜源峰山麓,以天为瓦以地为砖,在蓝天之下、草地之上,给学生们上修身课。后来在山麓之上建起三层楼的校舍,都是师生们自己打红砖、运木头、捡石子搭建而成的。
1983年9月,羊城晚报记者周文韶、蔡俊荣采访九嶷山学院,撰写了多篇报道,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摄影记者蔡俊荣用相机记录下了当时这珍贵的一幕,李时平就在人群之中聆听乐天宇作报告、上修身课。“当年蔡俊荣还拍摄了《煤油灯下新一代》,并获得了1984年全国摄影大赛的最佳奖,他荣获奖金一万元,轰动全国,这也是我和九嶷山学院、九嶷山学院和羊晚,也是我和羊晚的缘分之始。”李时平表示。

《煤油灯下新一代》蔡俊荣 摄
据介绍,2021年初,羊城晚报出版社正式出版了《独立思考·李时平文集》,主篇包括求索、新闻、副刊、摄影等内容,附篇包括贺文篇、画传篇、亲情篇等内容,文集精选收录了40年来作者公开刊发的作品,以及他近年撰写的人生部分阶段的回忆文章。
捐赠仪式上,乐捷表示,他直到大学毕业后,才平生第一次来到湖南老家,目睹这所祖辈、父辈晚年都为之奋斗的九嶷山学院。也是一次与李时平的偶遇,才开启了他对九嶷山学院的深入、全面地了解,他渐渐被那些曾在此就读的莘莘学子的自强不息精神所感动,为成为祖国建设适用人才而自豪。“‘贵自学、敦品德、勤琢磨、爱劳动’的九嶷山学院校训,注重独立思考,勤于思考,以正确道德观,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精神,在九嶷山学院弟子中得到传承。”乐捷说。

乐捷
为庆祝《独立思考》文集赠书仪式在湖南嘉禾、宁远举行,萧克长孙萧云志发来贺信。他表示,九嶷山学院使许多因当时教育资源短缺,而无缘于高等教育的乡村青年才俊得偿所愿,实现了人生转折和阶层跨越。
萧云志在贺信中说:“李时平作为享有盛誉的媒体人、九嶷山学院的杰出校友、乐天宇的得意高足,也是萧克的忘年好友,以多姿多彩的文笔讴歌改革开放,从不同的视角向广大受众展示中国社会的面貌。其著作集经过再版和修订,更加生动地领略他丰富多彩的新闻经历,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进新时代之际,从资深媒体人的独特视角回顾我国改革开放年代的峥嵘岁月。”
文、图 | 记者 刘克洪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漳州市公安局原二级高级警长吴勇,被查!
- 中国银联:银联会议APP非中国银联产品
- 5个整版!5个为什么!关于哪吒,《成都日报》今日推出深度剖析
- G1702次列车上,河南2名大学生接力救助
- 孙甘露当选上海作协新一届主席
- 北京警方拘留1名男子:抽了根烟,然后悲剧了
- 外交部:美胁迫别国打压我芯片产业损人又害己!
- 南京师范大学一副院长被举报出轨女博士,校方回应